9·18见!电影《731》来了,这回谁也别想让我们忘_赵林山_记忆_观众
你是否曾在教室里听到“731部队”这个词,感到一阵寒意袭来?你对这一段被冰雪和细菌笼罩的黑暗历史了解多少?现在,有一部决不低头的国产战争片,将真相如血般赤裸地展现在观众面前——它的名字是《731》。
“九一八”,这一数字对中国人来说意义非凡。它不仅是无数次被提起的抗战记忆,更像是一根钉子,深深钉入每一个中国人的集体意识中。导演赵林山直言不讳:“我们要用影像把钉子打得更深。”
原定于7月31日进行全球首映的《731》,却在那天悄无声息,既没有开场也未挂出“撤档”字样。这让人们议论纷纷,猜测这部影片是否可能“胎死腹中”。直到央视新闻在8月3日重磅宣布“定档9月18日”,悬着的心终于放下——原来剧组选在最能刺痛国人记忆的日子,准备好一击唤醒所有人。
定档海报上,官方微博仅仅写下“抵抗遗忘,捍卫真相”八字,分量却不轻。在营销术语中,这称得上是“精准触痛点”。而在影片宣传中,这句话更像是一记重拳,令人根本无法避开。
展开剩余65%尽管没有流量明星造势热搜,但数据显示不容小觑——猫眼的想看人数已突破384万,直接跃升至近期想看榜首;淘票票的想看数也超过208万。总计近600万双眼睛在期待开场,这便是真正的“路人缘”。
剧本由赵林山与刘恒携手精心打磨,聚焦侵华日军731部队在哈尔滨平房区进行的细菌战研发与人体实验。别指望这是一部“英雄爽片”,预告片中已能嗅到刺鼻的福尔马林味道:
不排除观众观影时可能会因内容沉重而离场,但导演态度明确:不是为猎奇而展现,而是让血淋淋的事实发声。“那些死不瞑目的冤魂,绝不应仅存在于教材的一行字中。”——正如导演赵林山所言。
关于“临时撤档”“审查受阻”的讨论将《731》推向了风口浪尖。有质疑之声认为是否内容尺度大到无法接受,也有人担心“爱国题材”是否会被消费。
如今定档的局面来看,所有的风波更像是一场压力测试,结果显而易见:官方支持,影院排片为之蓄势待发,观众的期待反而愈加强烈。真正值得被驱逐的,是对历史事实的漠视,而不是揭示这些事实的电影。
“铭记,是为了更好前行。”这是官方微博的口号。然而我认为,一个更为准确的说法是——“铭记,是为了让悲剧不再重演”。
正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所言:“记忆如铁锁链,越是想挣脱,回声越震耳。”《731》这条铁链已响近百年,声音从未消逝。9月18日走进影院,不是为了仇恨,而是为了见证;不是为了发泄,而是为了守护。
当片尾字幕滚动,灯光逐渐亮起,我们或许仍会感到无力。但别忘了,这部影片本身,就是对抗遗忘的一场胜利。这一次,让真相继续呼吸,让那串数字——731——永远不在城市的霓虹下黯淡无光。
关键词:电影《731》、定档9月18日、731部队、细菌战、姜武、王志文、国产战争片、抗日题材
发布于:山东省
